400-848-8001

文职故事丨在现役岗位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他,为啥申请转文职?

2024-02-28 10:49:25
来源:解放军报
TAGS:

转改,无悔的人生选择

——记武警安徽总队合肥支队副参谋长张来军

■刘会东 殷 超 徐 伟

4月的合肥,泥土芬芳,春意盎然,孕育着一片勃勃生机。

“呼吸平缓、据枪稳固、人枪合一,合理利用人体骨骼的支撑力量……”武警安徽总队合肥支队副参谋长张来军,正在给特战集训队队员们讲解手步枪快速精度射击动作要领。殊不知,他在2个多月前已经向组织递交了转改文职申请书。

2月初,武警部队转改文职人员工作拉开序幕。张来军作为支队领导干部,用实际行动拥护支持改革,下决心成为支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消息传开,在支队上下引起不小震动。

“既然决定转改,就决不后悔。”当笔者问及他的感受时,张来军的回答依然斩钉截铁。这种坚持,源于张来军对军营的真挚热爱。

中等个头、黝黑皮肤,今年39岁的张来军,1997年从老家山东淄博参军来到部队,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中队长、教导员、团级支队副参谋长、大队长、旅级支队副参谋长等职。转眼间,已在部队摸爬滚打20多年,他十分珍惜每一次转岗任职。

1999年兵役制度改革,义务兵服役年限由3年调整为2年。家人得知消息后,劝说服役刚满2年的张来军退伍,跟亲戚到北京经商。张来军在电话里坚持要继续当兵,家人怎么也拗不过他的倔脾气。那年,跟张来军同批参军的老乡,大都退伍回家了,而他依旧坚守心中那份军旅梦想,扎根军营,建功立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0年,张来军在华东六省一市比武对抗考核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荣立了军旅人生中的第一个三等功。翌年,他凭借过硬军政素质过关斩将,被保送入学提干。收到军校录取通知书的他,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哽咽着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今后不管你选择走哪条路,我们都支持你。加油,儿子。”

从那一刻起,张来军再次把梦想压进枪膛。当排长,所在排连续2年荣立集体三等功;当中队长5年,所在中队3年被评为先进中队、2年被评为标兵中队;当大队长3年,所在大队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大队……他个人先后荣立3等功7次。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从一名农村孩子成长为副团职领导干部,张来军深知是部队这个大熔炉砺炼了他,是党组织培养成就了他。他在工作笔记本上写道:“人生好比下棋,每走一步必有得失,得之可喜,不得亦无忧。”

听说张来军要转改文职,有人很是不解:年龄不到40岁,军龄21年,提现职刚满1年,长期主抓军事训练工作,论年龄、论资历、论业绩,在现役岗位有很大发展潜力,他为什么要转文职?难道是一时冲动?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自己总有一天会离开部队,而张来军自打穿上军装就梦想着能在部队干一辈子。“转改文职,大势所趋,圆了梦想,何乐而不为。”张来军坦然的回答,折射出一名老兵对部队难舍难分的情怀,他把仕途升迁搁在一边,毅然选择转改文职,想的更多的是能够长期留在部队,继续献身军队和国防事业。

“人生做好一件事足矣。”这是张来军选择转改文职的信条。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军人,顾全大局,听从召唤,只求能继续为强军兴军事业作贡献。”

“转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使命。将来我虽然可能无缘走上战场,但今生有幸成为军改的践行者,亦算无悔无憾。”转改文职的申请批复后,张来军的工作笔记本上又多了这句话。

翻开张来军履历,从军21载,一直活跃在特战训练、反恐处突一线,16次参加全国性比武竞赛考核,个人成绩均名列前茅。有一年,张来军参加武警特战比武。长期训练的他,全身多处有伤。5公里武装越野前,张来军格外担心自己的腿伤,如果运动过度,肌腱可能随时断裂。但他狠下心说:“就是断,也要等跑完5公里再断!”张来军快速裹紧绷带冲上比武场,拼尽全力跑完全程并取得第7名的成绩。冲过终点的那一刹那,他扑倒在地。战友们拆开绷带后发现,张来军的右腿肿得比左腿粗了一圈。

近年来,张来军先后撰写了10万多字的训练心得,制作了《快速射击组训法》《心理素质训练法》等4套课件,总结归纳出手枪快速射击7步训练法、狙击步枪快速射击5步训练法和作战心理训练法等,创新了特战训练的路子,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反恐特战人才。

责任编辑: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