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2024军队文职故事丨蔚蓝之处显身手

2024-01-05 09:12:32
来源:解放军报
TAGS:

蔚蓝之处显身手

——海军第971医院驻辽宁舰医务中心文职人员的履职故事

■王 村 蔡 晔 本报记者 赛宗宝

在中国海军这支深蓝方阵中,文职人员虽然不是军人,但与成千上万名军人一样,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践行着姓军为战的初心使命。远海大洋上,同样留有他们的航迹。

——题 记

“蓝色的海洋,蓝色的着装,‘孔雀蓝’随舰放飞梦想;火红的战旗,火热的情怀,灼灼于胸我们无比刚强……”茫茫大海,辽阔无垠。夜深人静,辽宁舰正破浪远行。海军第971医院驻辽宁舰医务中心医生、文职人员莎宁兴奋之余,在工作笔记本中深情写下这首题为《当蓝与红相遇》的小诗。

虽然在该院重症医学科工作已近10年,但直到通过考核纳编成为一名文职人员后,莎宁才有机会随舰参与保障重要军事演训行动。“第一次出海,我深感责任重大,一定会全力以赴完成好任务。”他态度坚定地对记者说。

“一名战士突发晕厥……”一次随舰远航值班时,莎宁接到电话后,立即带上急救箱冲下舷梯,一路小跑赶至战士所在位置。评估状态、上监护仪、做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由于处置及时得当,这名战士很快苏醒过来。

大洋深处波飞浪卷,强军故事一路延展。和战友共同完成急救任务后,护理组组长韩诗雨松了一口气。她的丈夫是某舰舰员,以前她还是一名社会聘用护士时,曾问丈夫:当面对敌人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她的丈夫坚定回答:脑海里只有两个字——祖国。当时曾埋怨丈夫没把亲人放在第一位的韩诗雨,如今已经穿上了“孔雀蓝”。她坦言:如若走上战场,自己心头也会涌现出和丈夫一样的执着信念——祖国至上。

“我的爷爷和姥爷曾经都是军人,我从小就对军营充满向往。”采访中,新入职文职人员李鑫宇自豪地说,“身边人都没想到,有一天我也有机会登上航母,有幸随‘大国重器’守卫祖国万里海疆。”

在李鑫宇心中,初任培训时的队列与体能训练,是他成为一名合格文职人员必须经历的考验。可当被抽组到医务中心时,他发现真正的挑战刚刚开始。“我一开始上舰时很不适应,面对数千个舱室,有几次甚至没找准自己住的舱室。”为了适应舰上生活,李鑫宇自制了一份训练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训练,他终于顺利通过相关资质认证考核,实现了“岸舰转换”,真正融入了航母大家庭。

一次远航途中,海上突然风起浪涌,许多舰员出现了晕船反应,医务中心门诊量达到高峰。更糟糕的是,一些医务人员也因为晕船呕吐不止。为了不影响医务中心工作正常运转,文职人员王涛和孙超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不顾疲劳昼夜奋战,为官兵健康、为部队战斗力护航。

一次门诊后,孙超又来到水线以下的机电部门巡诊,只见舱室内密密麻麻的电线错综复杂,有的通道只有侧身才能通过。舱室内高温、高湿、高噪音,但舰员们依旧牢牢坚守战位,保证航母“心脏”正常运转。“深舱没有阳光,但他们心中有光。”孙超被官兵们默默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深深打动,“对他们来说,‘平时不怕苦、战时不惜命’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一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执着与坚守,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机库二区‘着火’,迅速组织‘灭火’……”一次演练间隙,医务中心甲板救护组组长、文职人员万龙飞刚回到舱室,就听到损管警报。他顾不上休息,立刻带领有关人员携战救包前出。经初步处置、检伤分类后,“伤员”被送至不同地点,接受进一步救治。

医务中心主任李文博告诉记者,在航母上,舰员们需要经常参与联合机动、联合搜救、跨昼夜反潜等实战课目演练,针对不同演练内容,医务人员的职责分工也不相同。如今,历经多次实践检验的他们,个个能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记录时间,手术结束。”听到这句话,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这是医务中心成立以来首次在远海大洋进行急诊全麻腹腔手术,主刀的是该院普外科医生、文职人员葛现才。

原来,远航期间,一名军人干部因上腹部持续疼痛被收治到医务中心。随后,患者疼痛转移到下腹部,并伴有体温持续上升症状。经检查,判定为急性阑尾炎,需要紧急实施手术。

“坏疽性阑尾炎是急性阑尾炎中很严重的一种,患者全身反应十分剧烈,甚至可能导致中毒性休克。”按照预定方案,葛现才和手术团队迅速处置。晃动的灯光下,葛现才胆大心细,精准切除病灶,患者转危为安。

据该院领导介绍,实行驻舰轮换模式初期,医务中心仅有一名文职人员,如今文职人员占比过半,涵盖多个专业。他们凭借过硬专业素质,在大项任务中持续发光发热,其中部分文职人员还走上重要岗位,成为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中坚骨干。

采访结束,记者不由心生感慨,正所谓:姓军为战意志坚,千锤百炼始成钢;且待来日狼烟起,试看海上“孔雀蓝”。

责任编辑: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