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多面手”发起冲锋
■讲述人 江苏省军区南京第六离职干部休养所文职人员 杨 光
“门诊部电脑故障,今天的工作进度又要耽误了。”“我试试看能不能修好。”
“刘老需要紧急转送医院。”“我来协调车辆。”
“心肺复苏需要多人轮换,有没有人搭把手?”“我参加过专业培训,可以顶上。”
……
作为一名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我虽然以驾驶员身份招录进入干休所,但实际工作中,我常怀本领恐慌,向着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方向努力。这样的认识和态度,是由一次尴尬经历引发的。
干休所任务繁重、人员紧张,“一个萝卜几个坑”是工作常态,因此战友许多都是本职业务精、相关业务通,这让学历不占优势、技能不够突出的我感到压力。
一次我值班时,遇到一名老干部报修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工程师暂时抽不开身,于是我主动请缨。本以为只是线路接触不良等小问题,到了现场才发现没那么简单,我百般努力、花费很长时间也只解决了部分问题。后来工程师及时赶到,才彻底解决故障。看我有些尴尬,一名战友安慰我:“没关系,咱们只是驾驶员,做好车辆保障工作就行了。”
术业有专攻,我不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作为干休所系统的文职人员,我的责任从小处看是车辆保障,往大了说是服务老干部。如果我能多掌握一些岗位的基本保障技能,就能更好为战友助力、为老干部服务。
从那以后,我把没有安排车辆保障任务的时间利用起来,加强对通信知识的学习,经常下班到工程师办公室请教有关芯片型号、功能参数等方面的问题。
一天中午,单位有栋楼电脑系统瘫痪,工程师快速诊断是线路中断。问题不难解决,但排查需要耐心和时间,我便主动提出协助。我爬到各个楼层中间,一层层寻找,终于在三楼走线槽内找到了断点。“小杨不仅车辆保障有力,连技术保障也能上手了。”尽管工作结束我灰头土脸,但老干部陈升安的称赞,让我心里乐开了花。
有段时间,所里医护人员紧缺,我就利用空余时间到门诊部帮助工作,刚开始只是干些搬搬抬抬的力气活。有一天晚上,得知老干部吕全旺呼吸困难,我抱着氧气瓶和值班医生一起赶到他家,却因不懂不会,只能在一旁干着急。随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基础护理学和基础药学,参加相关培训,掌握了包扎固定、心肺复苏、伤员搬运等技能。
有战友说,我成了门诊部的“编外护士”。我感到或许在护理、技术保障工作中,我虽是“编外”人员,但在服务老干部工作上,我的责任在“编内”、态度在“编内”。
对于拥有多种特长、多重身份的年轻人,人们常称之为“斜杠”青年。一道道“斜杠”,对地方青年而言是横向拓宽,对我而言则是立足本职的纵向延展,一切只为添底气、担重任、挑大梁。虽然不能用“斜杠”标出多个生活维度,但在军营这座大熔炉中,我可以立足本职岗位全面锻炼,增加知识储备,发掘个人潜能,掌握多项本领,努力成为工作多面手、任务突击手。
来源:解放军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