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而歌写忠诚
——记联勤保障部队某船运大队助理工程师赵大伟
■张 烨 吕 东 本报特约记者 尤昕南
盛夏,温和的江风给人带来丝丝清凉。港口上,看到有序的区域规划和操作规程警示牌,联勤保障部队某船运大队领导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助理工程师、文职人员赵大伟的辛苦之作。
作为该船运大队维修小组发起人之一,赵大伟服务强军的经历,得从一次家庭会说起。
那天,得知军队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的消息,赵大伟埋在心中建功军营的种子生根发芽,向家人道出报考文职人员的想法。起初他担心家人可能会反对,没想到大家都理解支持,那些早已准备好应对“为什么要放弃高薪工作”“出生不久的孩子怎么办”等问题的说辞,竟没了用武之地。
“咱们家与军营又要再续缘分了。”赵大伟的岳父是一名有着30余年军龄的老兵,他拿出自己的一摞证书和军功章,介绍荣誉背后的故事。听后,赵大伟建功军营的想法愈加坚定。得到家人支持,赵大伟全身心备考,最终如愿成为一名文职人员。
入职不久,他第一次参与执行任务就碰了壁。那次出航,船锚灯突然出现故障。接到命令,赵大伟和机电班全体战士进行抢修。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故障始终未排除。紧急时刻,船长带领大家集智攻关、共同作业,最终顺利解除特情。“和实验室不同,机舱没有精确的数据参数,不具备理想的运行环境,如果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许多故障是很难快速排除的。”船长语重心长地对赵大伟说,“部队是个大熔炉,进来是块铁,要想炼成一块钢,必须过好能力素质这一关。”那个时候,赵大伟脸上好像着了火。“我的选择是对的吗”“我有能力胜任岗位吗”……这些问题,一度让他陷入沉思。
“新工作还适应吗?”“我和孩子等你安全回来。”下船后,赵大伟看到了妻子关心的信息。想起自己对家人的豪言壮语,想起家人对自己的全力支持,赵大伟重拾信心,暗下决心要干出个样子。
任务结束后,赵大伟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能力不足的紧迫感愈加强烈,他开始四处拜师学艺,主动学习、刻苦钻研。那段时间,他白天钻进舱室研究,经常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晚上加班加点梳理总结信息数据,最终编写的某手册成为官兵开展工作的“黄金指南”。
在大家一起努力下,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愈加浓厚,在思想碰撞、心得交流中,一支汇集多专业人才的维修小组应运而生。“人在、船在、使命在”这句话对大家而言,有着特殊意义。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在一次又一次劈波斩浪中锤炼出的团结默契的品格,是一茬茬官兵对党忠诚、勇担使命的精神体现。
一条条航迹,记录着战友们攻坚克难、向战而行的奋进历程;一次次随队出征,让赵大伟切身感受到保障打赢、服务强军的责任担当。
那年夏天,大队受领重要任务,要求24小时内制作完成一批配件器材,并前送至任务一线。“保证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赵大伟没有畏难情绪。他一方面上报机关协调运力做好前送准备,一方面召集技术骨干加班赶工。画图纸、开模具、制产品……那一夜,作业区灯火通明。在战友们共同努力下,任务圆满完成。
“我也有家,也有情,这几年亏欠家人太多。”谈及自己的家人,赵大伟眼眶有些湿润。因工作需要,赵大伟经常跟船出航执行任务,短则几天,长则数月。“为全家人做一顿饭”“进行一次家庭大扫除”“带孩子参加一次亲子活动”……赵大伟办公室抽屉里,一张张写满计划的备忘录,体现着他对家人的深情。
这几年,赵大伟肩上的担子很重,备忘录增增减减,总数却越来越多,有些计划至今没有实现。对此,他的家人都很理解。“他非常热爱这身‘孔雀蓝’,我要做他坚强的后盾,全力支持他热爱的事业。”妻子的话,坚定而有力。
来源:解放军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