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以“归零”心态追求更进一步

2019-12-16 09:37:10
来源:解放军报
TAGS:

●有了“归零”心态,就不会为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而沾沾自喜,而是把目光投向新的目标,轻装上阵、抖擞精神再出发,用新的成绩和进步为事业增光添彩

早些年,在乡下务农时,看到农民面对金灿灿、红艳艳的丰收果实,脸上写满喜悦之情,但转身又为明年的耕作忙开了:选种子、备肥料、放水养田……在农民眼里,丰收已成过往,来年孕育更大的希望。这种“归零”心态,对于人生进步、事业成功大有裨益。

“归零”心态,就是把已经拥有的一切剔除、一切归于零的心态。有了“归零”心态,就不会为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而沾沾自喜,而是把目光投向新的目标,轻装上阵、抖擞精神再出发,用新的成绩和进步为事业增光添彩。杨善洲是一位领导干部,1988年3月退休后,回施甸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把荒山变成绿洲。宋文骢是歼-10总设计师,为研究我军新型战机呕心沥血,当歼-10试飞成功之时,他没有陶醉其中,只是将自己生日改为试飞成功之日,接着又投入到新的研发工作中。今年国庆节前夕,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记者问他下一步打算时,他表示,“明天还要到田里去”“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这些英模人物的一言一行,不仅充分体现了淡泊名利、矢志奋斗的崇高精神境界,而且也是对“归零”心态的最好注解。

“归零”心态是一种正确的摆位。每个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他人的支持。陈云同志说得好,共产党人“是为人民当差的”,并认为任何功劳,“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与党和人民的力量相比,我们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夸大个人的作用。只有自觉摆正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位置,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否则,只能是井底之蛙,难成大器。

“归零”心态是一种难得的清醒。一位行业模范在取得成绩和荣誉后不断自省:“面对盛名、光环、赞誉,我的第一反应是问自己:这是我应该得到的吗?我足够好吗?这种光环真的只属于我吗?”如此“三问”,表达了一种睿智和清醒。也许我们出了力、流了汗,动了脑、费了神,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同党和人民的要求相比,同立于时代潮头的先进典型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只有常怀“归零”心态,常与党和人民的要求、与先进典型对表对标,认真查找自身的差距与不足,才能戒骄戒躁、上满发条,向着新的目标全速前进。

“归零”心态更是一种自我加压。习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诫全军官兵要着眼未来,未雨绸缪,强化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敌情观念,锤炼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和本领。“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对于军人来说,忧患意识就是压力,能打仗、打胜仗就是担当。以“归零”心态面对压力和担当,就要着力纠治和平积弊,时刻保持“策马待命箭在弓”的状态;就要不断清理过时的观念和知识,为新理念、新知识腾出储备空间;就要严防“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永远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不辱使命,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

把“归零”作为事业的新起点,并非要求把过去的成绩和荣誉忘掉,也不是不当回事,而是应避免陶醉其中,不要把它当作“美丽的包袱”背起来。一位基层干部说得好:“面对年终考核一项项飘红的成绩,我提醒自己只高兴一秒,转念考虑的是刷新纪录、再创佳绩。否则,就会落于人后。”有了这种放眼未来的眼界、超越自我的勇气、不断进取的精神,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强敌,都会敢于亮剑,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巨任务,都能迎难而上。如此,才能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责任编辑:郑智杰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