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现代化军舰上,看到定远舰沉船遗址被找到的新闻,是什么感受?我心绪不宁。
1895年2月10日,山东威海湾内外,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只见海面上有一艘中国巨舰,仍顽强地抗击海上、陆上的侵华日军,不时发射出愤怒的炮弹。这艘巨舰就是具有6000匹马力、7500吨的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这艘铁甲舰的吨位和巨炮口径都超过当时日军的所有舰船,其管带(舰长)是我国第一批官费留英的学生刘步蟾,不光熟悉海战,而且英勇善战。定远舰上的海军士兵多是沿海劳动人民的子弟,不但平时训练刻苦,而且热爱祖国,战时非常勇敢。就在几个月前的中日黄海海战中,刘步蟾在海军提督受伤后,代替了丁汝昌督战,成为整个黄海海战中中国海军的主要指挥者,重创了敌人。
然而,就是这位刘步蟾,却在这一天不得已亲自下令“沉船”。原来,定远舰已受重伤,舰上的弹药也已经消耗殆尽。舰艇是“流动的国土”,代表着国家的主权、民族的尊严,为了不使舰船落入敌人手中,刘步蟾毅然决定沉船,其本人也自杀殉国了。
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也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北洋水师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舰,但仍然无法捍卫自己的祖国。
与北洋水师相比,人民解放军却以“东方魔力”写下了光荣的胜利史。我站在舰艏仰望星空,遥想爷爷当年参加渡江战役时,乘坐的虽是木船,但他和他的战友们凭借着不怕死的精神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他们还把这种钢铁般的精神意志带到朝鲜战场,打出了国威军威。我爷爷是1948年入伍的,成长在战火纷飞年代的他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对儿孙们讲得最多的就是打仗贵在“不怕死”。
在爷爷“不怕死”精神的影响下,我二伯也参军入伍,在部队表现突出还提了干。就在他年富力强、准备继续在军旅大展身手的时候,却因编制体制调整转业到地方工作。二伯跟我说,“听党话”是他一直坚守的信条,无论何时何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始终把国家利益摆在最高位置。
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二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听党话”的真正含义。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战衣,建设祖国。这里面没有根本不同,只是工作岗位、工作方式不同而已,一个是疆场砺剑,一个是工厂铸剑,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前行、奋力作为,就是家国情怀的最好体现,也是干好事业的坚强支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承载着祖辈和父辈的希望,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也入伍来到部队,成为守卫祖国辽阔海疆的人民海军一员。波峰浪谷间,战舰森然列阵;万里长空中,战机穿云破雾;水际滩头前,战车突击登陆……近年来,我多次亲历多军兵种联合作战演练,全军上下实战实训、锤炼胜战本领已成常态。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军护航官兵战风斗浪、攻坚克难,为战略通道护航、为祖国发展护航、为保障国民安全护航。
国家无战事,军人有牺牲。军人已经习惯于将自己的天平向国家倾斜,为国家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为了完成任务,邱少云即便被烈火烧身也纹丝不动;把病房当战场、与死神争分夺秒,林俊德为国防科技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为了实现舰载机早日着舰的梦想,强军先锋张超在训练中壮烈牺牲……以牺牲奉献精神为鲜明特质的家国情怀,在中国军人身上一脉相承、代代相传。
家国情怀是中国军人重要的力量源泉之一。“红色基因代代传,使命担当永不忘”。站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防和军队改革中遇到的新机遇、新挑战、新使命,我们当始终以昂扬的战斗姿态传承先辈的牺牲奉献精神,从党和军队的光辉历史中汲取源源不竭的前进动力,勇担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把青春和热血融进强军事业的滚滚洪流,把梦想和信念根植于强军兴军的广阔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