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70年来经济体制的探索与启示

2019-09-17 09:28:47
来源:经济日报
TAGS: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创造出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这与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密切相关,尤其是与我们党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密切相关。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回顾我国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其经验与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对传统经济体制的反思

新中国成立时,可谓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国际处境也异常艰难。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和禁运的措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选择空间下,为尽快实现工业化,中国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在此过程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国民经济建设发挥过积极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资源资金严重不足、国力有限的严峻形势下,我国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将有限资源集中于重点建设,能够最大限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我国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还建立起一套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重大成就,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为更好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实力相对弱小时选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较快发展。但这种经济体制也有弊端。就我国的实践看,这一体制弊端主要体现为: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过于追求所有制纯而又纯;经济决策权过于集中,企业成为行政部门的下属单位,极度缺乏自主权;靠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排斥市场机制,企业和市场经常“被计划”。简言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生产者积极性,使市场作用得不到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和转变,必须辩证看、全面看。可以说,计划经济体制基本适应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并确实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因此必须进行改变。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深刻反思、对中国发展落后进行深刻反思、对国际形势进行深刻反思。在此基础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气象。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市场化导向的改革思路虽遭遇过争论,但最终坚持了下来。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的观点。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党对市场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正因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充满着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上继续取得重大突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改为“决定性”,是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在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指引下,我们坚持讲辩证法、两点论,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发挥出各自作用,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任务。

在探索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启示

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不断走向兴旺发达的重要一环。70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调动起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其探索实践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也给我们带来有益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体制转变,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从来没有脱离过党的领导。70年来,中国共产党善于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党的领导下,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生动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守了人民立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坚持解放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国内外理论界也曾存在一种固化的观念:社会主义搞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这种观念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我们也曾经一度把社会主义简单等同于计划经济。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不解放思想就很难突破旧有观念或体制的束缚。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是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冲破对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传统认知,敢于承认、接纳新生事物,展示了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可以说,思想解放能走多远,改革实践就能走多远。新时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依然需要不断解放思想。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实践第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一个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中国成功打破对本本的膜拜,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关键也在于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这套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坚持生产力标准。任何一个社会的体制变革都要围绕社会根本任务展开。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在内的体制改革必须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展开。只有围绕这一根本任务深化体制改革,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正是坚持生产力标准,回应人民的诉求,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够推进包括经济体制在内的各方面改革,从而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

责任编辑:郑智杰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