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定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也必须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应当是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发展,是严格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良好格局的发展,是以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产业体系和节俭、简约、生态、自然的生活方式为支撑的发展,是把绿色理念、绿色技术等贯穿运用于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并实现协调融合的发展,是山水林田湖草相生相偕、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辅相成的发展。绿色发展体现的是人和自然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相互支撑、紧密依存、日趋和悦的过程,推进绿色发展最终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繁荣、物质丰富的发达国家或地区,而且是一个天蓝、气清、水碧、土净的美丽国家或地区。
对于拥有青山绿水的地区来说,实现绿色发展具有天然的有利条件。但是大部分山清水秀的地区往往都是经济不够发达或者发展一般的地区,所以这些地区面对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实现跨越发展,彻底摆脱不发达甚至贫穷的困境,做到后发先至。
那么如何用好“两山”理论,在保护好青山绿水的同时,使经济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比肩甚至领先发达地区呢?我认为,既要紧盯着绿水青山,又要超越绿水青山,并透过绿水青山看到金山银山;不孤立地看绿水青山,要看它的基础地位和耦合价值;不被动地去保护,而是把严格保护和科学利用、绿色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一种有我无我、无我超我的境界。有了这种境界,静态的山水就活起来了,而依托绿水青山就能最终获取金山银山。在这个思想和思维基础上,按照“一二三”的思路来做文章。
一条底线: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一切工作的底线
所谓“一”,是要守住一条底线。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一切工作的底线,所有的规划、计划、方案、举措等都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思考边界和计算基数。发展的产业必须是绿色产业,而产业的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要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政策,包括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和问责制度,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的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建立绿色的政绩评价体系。衡量标准就是经济要发展,甚至要实现跨越发展,但是自然环境要更加优美。
两个转换:把边缘地带变成中心地带,借自然美景优化营商环境
所谓“二”,是要努力推进两个转换。这两个转换对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处于边缘地带的地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要把边缘地带变成中心地带。风景优美的地区往往也是边远地区,或者是行政区的边界地区,很容易因为地理的边缘化而导致行政治理和政策支持的边缘化;基于外部而言,很容易造成毗邻地区的相互封闭继而带来相互拆台、恶性竞争。正是这样两个原因,导致绝大部分边界地区发展都不够好。解决边缘地区的问题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就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区划,但这个办法不可取。另外一个办法即运用经济手段来解决,就是深化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二是要借自然美景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十分重要,直接决定着投资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活跃度,进而影响着经济发展的好坏,而欠发达地区的营商环境往往容易受到诟病,包括思想的解放状况、人的素质的状况以及管理水平的状况等,都是被广为关注的内容。实现跨越发展,需要把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作为政府工作和各方面努力的核心内容。今天自然美景已成为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为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提供了难得的自然基础,要借此基础进一步扩展延伸,推进行政管理、制度建设、市场信用、社会道德等各方面的优化提升,使之成为吸引和激励投资者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投资经营活动的综合性环境条件。
三篇文章:围绕“加”“借”“联”三个字做文章
所谓“三”,是要做好三篇文章。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发展,不仅要有超常规思维,更要有超常规举措。坐拥绿水青山,要紧紧依靠它、充分利用它,依其拓展功能、耦合要素、扩大市场、发展产业,为此要围绕三个字做文章。
做“加”的文章。通过“加”,搞活青山绿水,拓展发展空间。加什么?要加企业或加主体,千方百计把富有活力的优势生产主体引进来,使之成为推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成为促进产业、产品创新的坚实保障;要加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条件,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或共享工具,把偏远地区的发展与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紧紧联系起来,并通过产业与技术工具的耦合占领生产、销售的高地;要加模式,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和推进制度模式创新,譬如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譬如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机制等,为先进组织模式、现代经营体制和优良管理方式的运用创造条件;要加概念或加内容,丰富提升发展思路举措的内涵与层次,增强感召力和影响力。好的思路和举措应该赋予一些有高度的名号或概念,这样有利于帮助人们把握他们的品质和地位,也能够对外迅速形成关注度和吸引力。
做“借”的文章。回顾这些年我们国家的发展,一些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发展,大体有三条道路。一条道路叫做“弯道超车”,其特点在于把握机遇,抓住关键点,再利用合适的时机一举超越别人。这种超越还是依赖于传统的路径,要做到并不容易。另一条道路叫做“换道超车”,在传统的道路上难以快速前行,于是尝试开辟一条新路,另起炉灶。比如有些地区在通过发展传统经济和动能无法实现赶超的情况下,转过来紧跟时代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要求,重点发展新经济新动能,结果是在这方面比肩甚至超越了发达地区,这就是“换道超车”。还有第三条道路,叫做“借道超车”。在继续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利用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开放合作的手段,借助于各个方面的便利条件实现了跨越发展。这条道路既有效利用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又通过适当的形式利用了外部资源和市场,可谓两轮驱动、双腿发力。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比较务实管用,所以应予以高度重视。当然,这三条道路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可以融会贯通,但“借道超车”更为可行。借什么?我认为要着力于四个方面的“借”:一是“借势”。借势可以理解为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但最重要的是借国家的战略大势,战略是机遇、是红利、是保障条件。二是“借力”。简要地说,就是有效借用各种来自于外部的力量为己所用。这里面路径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引进企业来带动资源、技术、项目等的进入,而人才的引进可以是在社会上招贤纳士,也可以是依靠组织途径来引进有能力的管理人才。三是“借方”。就是广泛借鉴和运用来自国内外的成功做法和良好方法。各种成功的实验探索,我们要借过来;各种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也要借过来。这其中包括一些基于比较优势交换而又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具体路径,比如市场换技术、土地换产业、园区换资本、“绿色”换“白色”等。
做“联”的文章。“联”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路径。怎么联?着眼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我认为要做好四个方面的“联”:一是“联手”。各个地区联起手来,一体深化开放合作,推进重大事项的建设,比如联手打造经济区、联手争取试验示范项目、联手创造经济品牌等。二是“联动”。把握区际间经济的联系性和互补性,推进产业联动、建设产业协同发展带,推进科技联动、打造创新走廊,推进环保联动、建设上下游协同的生态链,形成地区间合理的生态价值补偿和利益交换。三是“联带”。就是要把各种相关的产业一并加以考虑,实现有机结合、融合发展。换句话说,就是要发展融经济、打造混产业。现在的很多经济综合体本质上就是融经济、混产业。打造青山绿水的融经济、混产业形态,就是要把康养、旅游、医疗、文化、创意和房地产等产业融合起来综合考虑。当前国家严控房地产,走单纯发展房地产的道路应该说是一条“窄胡同”,甚至是“死胡同”。但如果把房地产业发展融入到康养综合体、田园综合体之中,那么就能够得到国家有效的支持,房地产的发展就可谓是“柳暗花明”了。四是“联想”。怎么联想?就是要举一反三,把国家给的政策、外部给的各种支持用活用足,能拉长链条就拉长链条,能加以衍生就推动衍生。对一些重要的战略举措和合作机制能融则融、能攀则攀,通过虚实结合,努力从国家战略中争取自身发展机遇与政策;通过左右逢源,积极从外部发展中获得先进资源和有效市场。要善于联想,不要觉得有些战略离我很远,如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京津冀发展战略”等与己无关,事实上只要善于联想并务实操作,就能找到连接点,也就能找到发展的机遇和合作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