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这段话,直击基层建设要害痛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些基层部队出现的“补本本”“建软件”等问题,本质上就是“重痕留迹”的一种表现。
“痕迹管理”本身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本意在于加强管理、激发动力,以明确责任、推动落实。不过,“留痕”只是手段,指导工作才是目的。如果在应用这一管理方式时本末倒置,只会适得其反。
基层是部队一切工作的基础。部队的一切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基层。工作落实没有,落实得好不好,往往要通过考核检查的方式来衡量。如果考核检查只是盯着“软件”设指标,实际操作中难免演变成在 “重痕留迹”上做文章,在 “重绩留心”上打折扣。这样的“痕迹管理”,既占用时间、耗费精力,又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从根本上说,重 “痕”不重 “绩”、留 “迹”不留 “心”,是一些单位和部门在落实上级精神方面,披着形式主义的外衣,走着官僚主义的老路。
分析当前“重痕留迹”大行其道的原因,不难发现,有的把登记统计正规等同于单位建设和管理正规,认为笔记记得好官兵思想就红,台账整理得细问题整改就彻底;有的把登记统计落实理解为基层执行力强,认为完善好各类“本本”就是对领导指示的落实;有的把对登记统计的掌握替代为对基层的了解,上级机关不需要扎到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只需要检查各类“本本”,就可以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在如此种种认识偏差的影响下,基层怎能不忙乱?
最好的“留痕”,莫过于干出实绩,在“重绩留心”上下功夫。所谓“绩”,就是业绩、绩效,这要求我们必须把业绩和绩效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目的,“留痕”只能作为管理手段,手段服务于目的,而不是相反。所谓“心”,就是心思、心力。这要求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明确其根本目的是什么,而不能使偏劲,把心思用在“留痕”上。上级机关不能单纯以工作痕迹衡量下级工作业绩,更多的还是要看完成任务质量、看部队建设发展状况、看群众满意度、看战斗力是否提高。
破除“痕迹管理”,一方面,要加强源头治理,及时纠正错误的评判导向,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各级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实、干实事上来,让那些敢扛事、能干事、善成事的官兵有舞台、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