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队文职考试中,语言理解和表达在考试中的比例接近30%,这对我们的考试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主观点有近一半的问题。本质的观点其实是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红师教育带您一起来看看如何理解作者的真实想法?
【例题1】
50年前,世界人口大约只有如今的一半,人类曾希望用所谓的“绿色革命”阻止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杂交种子和化肥使用量的猛增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人类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统计显示,与我们父辈生活的时代相比,当下全球的粮食产量翻了将近一番,但代价也是巨大的:农业生产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消耗增长了两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人类对粮食危机的本质认识不足
B. 杂交种子和化肥并非“绿色革命”的本质
C. 解决问题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D. “绿色革命”并非解决粮食危机的良药
【解析】通读文段可知,第一句说人类希望用所谓的“绿色革命”阻止粮食危机;第二句说这种办法取得了效果,但是也付出沉重代价;第三句举例说明所付出的代价。通过分析,作者提出一个问题,这种所谓的“绿色革命”解决粮食危机会付出沉重代价,想传达给我们的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粮食危机是不可行的。选项C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就是题干所表达的这种付出沉重代价的方式不可行,我们从题干知道这种代价就是破坏和牺牲了生态环境。所以C项符合。A项表达的是指的是人类对粮食危机的认识,并未谈及。B项指的是“绿色革命”的本质,题干也没谈及。D项指的是“绿色革命”不是解决的粮食危机最好的,题干确实有谈到,但是题干说“绿色革命”的代价,想表达的是这种方式不行。所以这个不是主要想表达的重点。故正确答案为C项。
【例题2】
目前,流动人口虽然进入城市工作生活,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制度的隔离客观上强化了人口的地缘、乡缘、亲缘关系,加剧社会分化,在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一些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倒挂,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存在经济利益冲突,极易激发社会矛盾。流动人口家庭成员长期分离,造成儿童监护失责、情感缺失、婚姻不稳定、留守老人和妇女受侵害等问题,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
以上文段意在说明:
A. 制度的隔离使流动人口不可能融入城市社会
B. 流动人口的进入会导致城市内部出现二元结构
C. 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D. 解决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分离问题是瓦解城市二元结构的关键所在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问题流动人口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接着说是制度的隔离加剧社会分化,户籍倒挂激发矛盾,人口分离影响家庭等一系列人口不能融入城市的危害。根据内容可知,既然作者说流动人口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不能真正融入城市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那么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要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与之意思相符合的就是C项。
通过对这两个话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寻找文章的主要观点时,我们并不能很清楚地在文章中找到同义句,但是我们需要分析文章的内容,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这类话题往往呈现出分析问题的特点以及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此时,我们寻找的主要思路是讨论问题或解决问题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