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1.大三学生张明骑摩托车,明知自己车没有车闸,却自认为技术过硬,飞速驶过一交叉路口,见前面一老人时,却因躲闪不及当场将老人撞死。张明的行为从主观方面属于: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直接故意
D.间接故意
2.甲盗窃丙的电视机,被判刑一年,此案中丙的电视机是:
A.犯罪客体
B.犯罪对象
C.犯罪主体
D.犯罪工具
3.甲潜入乙卧室盗窃,被乙发现,甲慌忙中将乙推倒在地,掏出尖刀想杀死乙,乙拼命反抗,将甲撞倒在地,甲的后脑受到重创。对甲、乙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B.乙构成正当防卫
C.甲构成盗窃罪
D.甲构成抢夺罪
答案解析
1.答案:A
依据《刑法》第十二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本题中,张明在明知车没有车闸,已经预见到危险的情况下,却认为自己的技术过硬,轻信自己能够避免危险,导致危害后果发生,构成过于自信的过失。故本题答案选A。
2.答案:B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物。犯罪主体指的是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和单位,犯罪工具指的是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所使用的刀、枪等。在本题中,甲是犯罪主体,电视机是犯罪客体,而犯罪对象指的是丙对电视机的财产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B。
3.答案:B
本题考查抢劫罪和正当防卫。《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构成抢劫罪。在本题中,甲入室盗窃后,为抗拒抓捕用凶器刺杀乙,这一行为转化为抢劫罪。而乙为保护合法权益实施防卫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故本题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