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1军队文职人员考试还有13天,最近有一部分考生开始关心文职人员体能考核的问题,一些平时不爱运动的考生因为害怕体能考核想打退堂鼓。那么,军队对文职人员的体能要求到底是怎样的?容易过关吗?体能一定是“必答题”吗?来看看《解放军报》怎么说!
首先说明一下,军队文职人员考试招考过程中,是不考体能的,当务之急是笔试上岸!
来源:解放军报
军队文职人员考试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在部队建设中地位日益凸显。他们虽然不直接参与作战,但身份属性和职能定位决定其需要服务部队、聚焦打赢。因此,军事体能训练必不可少。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规定,文职人员应当履行“根据需要,参加军事训练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义务;对文职人员的考核,应当根据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体;文职人员应当接受军事职业教育。
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新入职文职人员体能基础相对薄弱,有的对体能训练不够重视,有的没有掌握基本理论和训练要点……这些现实问题需要各单位主动作为,调动文职人员积极性,助力文职人员强化军事素养、增强团队意识,通过补短强能,更好为军队建设服务。
“体能一定是‘必答题’吗?”
●单位:新疆军区某训练基地
●问题:文职人员对体能训练存在顾虑和想法
●对策:思想引领启发自觉,调动文职人员积极性
“郑钰川、刘罗武装五公里越野,李子煜仰卧起坐……”近日,新疆军区某训练基地“精武杯”军体运动会报名表上,多位文职人员引人注目。别看现在积极踊跃,但初入军营时,他们对体能训练多少存在顾虑和想法,甚至个别人有抵触情绪。
去年,军队文职文职人员考试李子煜忙于“国际军事比赛-2019”保障任务,后又担负军区年度军事训练考核等演训活动保障,工作紧张而充实。
一次,办公室同事组织进行体能训练,此时李子煜正埋头进行视频会议准备工作,他说:“工作最重要,体能先放放。我就不去了。”
有类似想法的文职人员并不鲜见。曾经是白领的文职人员王婧常年坐办公室,不仅没有体能训练的习惯,而且对此颇为不解:我来军营负责的是后勤保障任务,没必要如此看重体能吧。
入职不久,她好不容易下决心开始锻炼,但刚走出大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和凛冽的寒风让她立刻缩回了脚。那段时间,寒冷、大风、温差……成为她逃避体能训练的借口。
和王婧不同,被招录到该基地海拔3700米的某训练场文职人员睢利艳,入职前已做好体能训练的准备。然而,报到后第一次上山,强烈的紫外线和风沙天气,令睢利艳走路困难,上台阶气喘吁吁,心脏剧烈跳动,太阳穴胀痛不已。一想到要在这样的高原环境下锻炼,睢利艳不由得有些畏难情绪。
相比于社招军队文职人员考试,转改文职人员在体能上较有优势。陈杰对体能方面信心十足,引体向上、3000米跑、俯卧撑都不在话下。转改后,他认为自己可以在体能方面稍稍放松一下,考核只要及格就行。
工作思路
提高认识 循序渐进
去年,了解到文职人员在体能训练方面存在思想偏差,该基地结合本单位地理环境、人员构成等特点,决心狠抓文职人员体能训练。
个别社招文职人员对体能训练有顾虑,个别转改文职人员对体能训练有懈怠,根本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地摒弃单向灌输模式,通过个别谈心、体会交流等方式,进行军魂教育、战斗精神培育,让文职人员在学习、讨论、辨析中深入思考。
“体能训练,往大了说,是为强军事业作贡献,往小了说,也有利于个人身体健康。高原环境下不积极参加训练,认为自己年轻,或者想吃老本,会对身体素质带来不利影响。”转改文职人员陈杰反思说。
针对文职人员训练动力不足、训练中存在懈怠思想等问题,基地树立典型调动文职人员积极性。文职人员张丰铄参加阅兵归来,单位举办阅兵事迹报告会并大力宣传,种种“风光”看得文职人员眼热。文职人员睢利艳很受鼓舞,她想,与阅兵参训时的辛苦相比,自己的困难算不了什么,既然身边的同事可以,自己为什么不行!随后,睢利艳每天坚持参加体能训练,不仅体能有了提高,工作效率也有所提升。“适当运动让我保持良好状态和头脑清醒。”睢利艳更加自觉地投入训练。
为便于组训,基地在基层连队俱乐部开设健身房,添置专业训练器材,即使天气恶劣,也可保障训练开展。他们还组织文职人员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制作军事训练明白卡,让文职人员明确训练内容、标准、方法和要求。“仰卧时,两腿并拢,两手抱胸,腹直肌发力,迅速成坐姿,上体继续前屈,两肘触及膝盖,注意不要用颈椎发力……”训练场上,下士李国辉正指导文职人员李越练习仰卧起坐。
“积极参加体能训练正成为文职人员的自觉行动。”该基地政治工作部主任谢功健告诉笔者,这段时间,某营区文职人员每天上下班都选择跑步往返,把训练当成了一种习惯。
“我的成绩怎么才能赶上去?”
●单位:武警河南总队三门峡支队
●问题:文职人员体能基础薄弱、水平不一
●对策:区分文职人员个体差异,分层次精准施教
去年10月,武警河南总队三门峡支队机关综合训练场上,望着前方队伍奔跑的身影逐渐远去,文职人员杜霖隆、仵彤、张宝对视一眼,眼中颇有几分尴尬和无奈。
身着“孔雀蓝”奔赴迷彩军营,谁不是怀着一腔热血?他们学历高、专业精、能力强,本想在火热军营大展身手,没想到在体能方面遭遇了“滑铁卢”。
“体能训练既能强健体魄,又能为国防事业作贡献,何乐而不为!”招考面试时,文职人员说出对体能训练的看法。可落实起来,他们才发现体能训练没有那么简单,不由得发出“我的成绩怎么才能赶上去”的感叹。
引体向上上肢力量不足,仰卧起坐核心肌肉群力量不够,跑步耐力速度不达标……在不同体能训练课目上,文职人员各有困扰。
文职医师杜霖隆今年32岁,本以为只在思想方面与战士有“代沟”,没想到在体能方面差距更大。
入营时体能摸底,他满怀信心上了单杠,只做了几个引体向上,就开始使不上力,随后更是因为发力问题导致肩部拉伤。痊愈后,他每天坚持练习,但成绩起色不大。“年龄偏大,身体素质欠佳,训练有些跟不上队伍。”杜霖隆坦言。
“以前读大学时,我的身体素质可是名列前茅!”揉揉膝盖,后保股转改文职人员张宝颇有几分不甘。
张宝膝盖半月板在以往集训时受过伤。来到支队后,虽然在单杠、仰卧起坐等课目中表现突出,但遇到3000米跑等课目时,他总感到有心理阴影,于是经常打“报告”要求休息。
在武警河南总队三门峡支队,文职人员体能基础薄弱、水平不一等情况不是个例。如何结合实际,稳步提升文职人员体能水平,是支队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作思路
分层施训 稳步提升
“报告!”体能训练时间,张宝再次打起了报告。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是依据支队给他量身订制的训练计划,采取自训形式进行训练。
针对文职人员体能水平差异较大的实际,支队以相关政策文件为依据,结合有关具体要求,按照因情施训、因人定策的原则,对文职人员动态编组,针对性提高他们的训练水平。
“有了合理详尽的计划,训练才更加科学有效。”该支队区分文职人员体能基础、年龄情况等因素,创新采取 “1+1”训练模式,即集体训练1小时,个人自训1小时,保证文职人员完成基础性课目训练,同时区分层次设置课目难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自训、强训特训。通过有计划、分步骤、渐进式的训练目标引领,帮助文职人员克服困难、激发潜能。
同时,他们还采取互补结对形式,区分训练课目对文职人员科学分组,邀请同年龄段且训练水平优异的军人干部与文职人员结成帮带对子,交流心得方法。他们鼓励文职人员组成互助小组,如张宝上肢力量较好,鼓励其在相关课目上帮带其他文职人员,分享训练心得。
“引体向上需要强壮的背部肌群和上臂肌群,训练时要缓慢上拉下放……”周末,杜霖隆认真对照手机上支队推送的训练技巧进行训练。
支队积极依托信息化手段,结合文职人员具体情况,为他们挑选肌肉构造原理、器械使用方法、健身与饮食等精品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帮助文职人员提高训练成绩。
从稳步提升中获得信心。通过一系列针对性训练措施,支队文职人员训练水平得到提升。“过了这个弯,前面就是终点。最后500米,我们调整好呼吸,加速冲刺!”在支队组织的3000米跑考核中,几名文职人员在作训股参谋柳文钊的鼓励下,冲过终点线,成绩全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