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队文职面试中,很多同学对于哲理联想分析这一类题目觉得是个难点,没话说,没例子可以举,觉得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现在针对于这些问题做一些技巧指导。联想分析题型,包括了哲理故事、原理效应等题目的作答,考生们在考场上虽然能答出一些内容,但都无法多方面、或者全面提炼出哲理题目背后所反映的道理,其实这类题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或关键词、句中提炼出题干中的核心观点。侧面考查考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评判考生是否符合公职人员的价值取向。
一、有句话说失败者只看到了90%的失败,成功者却看到了10%的成功,你怎么看这句话?
【参考要点】:
1.失败者和成功者不同的看法反映了视角的不同,心态的不同,最终导致的结果也会不同。
2.利用林肯总统经历众多失败后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说明只有正视失败,我们才能成功。
3.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人生道路上的成功和失败。
【参考答案】:
失败者只看到了90%的失败,成功者看到的是10%的成功。视角的不同,心态的不同,最终导致的结果也会不同。金字塔尖向来只属于看到并乐于追求那10%的人。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不敢接受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在困难面前低头,所以他会遇到失败。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敢于乘风破浪,接受困难与挑战,并将这种挑战转化自己前进的动力,从而最终站在了成功的彼岸。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失败和成功好比乐曲中的两个不同的音符,人生如歌,不可能永远失败,也不会总是成功。”失败常常是成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失败和成功总是相随而来。在生活中,经历了失败的人不一定能取得成功,但取得成功的人,必定是经历过许多失败的。
美国历史上与华盛顿齐名的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亚伯拉罕·林肯,他的一生中布满了一长串“失败”的清单:22岁做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落马;24岁,他重操旧业做生意,又赔得一无所有;26岁,他的情人不幸离开人世;27岁,他的精神完全崩溃,几乎住进疯人院;29岁,他再次竞选州议员失败;31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9岁,竞选国会议员再次失败;46岁,他竞选参议员失败;49岁,他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但是,他永远都相信10%的成功在等着他,就这样,他失败了,爬起来,再失败,就再爬起来,越挫越勇,终究战胜了命运,闯过了生命中的阴霾,在他51岁那年竞选总统成功。
成功是一杯用无数失败的苦汁酿制而成的酒。应当说,一次失败不要紧,多次失败亦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不被失败击垮。胜不骄,败不馁,承认失败,正视失败,找出原因,吸取教训,才是减少失败的积极态度。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10%的成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如在为群众的办事过程中,我们可能遇到群众不满意,但我们应该看到的不应该仅仅是“不满意”,而是对于群众“不满意”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总之,成功与失败不仅仅是简单的百分比,更是我们为人处事的一种态度,一种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却又拼搏进取的态度。
二、“现代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你怎么看?
【参考要点】
1.这句话的合理性以及其本质,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2.论述学习能力如此重要的原因: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和知识爆炸。
3.自己应不断学习,政府和社会应引导公众进行学习。
【参考答案】
“现代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一个人是否具备潜力的一大体现。
这是一个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一份研究资料显示:在知识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一个本科生走出校门两年内,一个硕士毕业生毕业三年内,一个博士生毕业四年内,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全部老化。按照知识折旧定律:如果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其实,就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来说,在校求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充其量不过是他一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识都必须在以后的自学中不断获取。
同时这也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综观世界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仅仅在19世纪初,人类的知识还以每5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到了20世纪初,这一速度变成每10年翻一番!20世纪80年代,人类的知识每3年翻一番!20世纪末,人类文明发展的前4900年所积累的文献资料,还没有现在1年的文献资料多!进入21世纪,知识老化速度不断加快。学科与学科之间,界限不断突破,渗透和融合不断进行,大量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到目前为止,仅自然科学的类别就已超过2000门。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如果你还不具备学习能力,那么你将被时代所抛弃。
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永不止步的心,我们会有很多学习知识的渠道。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的方式了解国家大事,政府政策,使自己的思维与政府的思维相一致;可以多向领导、老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对于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夜校等方式,为需要学习的群众提供机会;社会也应该加大对学习能力重要性的宣传,营造能学习、会学习的良好风尚。
三、苏格拉底带着学生去开荒,园子里长满了杂草。苏格拉底问学生怎么除掉他们。学生们有的说用火烧掉杂草,有的说用手拔草,有的说用镰刀除草。苏格拉底说:“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杂草自然就少了。” 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要点】
1.这句话说明了我们看待事物要抓住问题的本质。
2.找到解决杂草问题的根本所在是种上庄稼,工作中要打破常规,创新思维;注意人性化,.免简单机械的套用。
3.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哲学原理,加强学习,提高能力,不断改进看待问题的角度,努力拿出科学有效的对策。
【参考答案】
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要除掉园里的杂草,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有的人说用火烧,有的人说拔掉草,有的人说割掉草,但是这几种方式都不能彻底根除杂草,因为用火无法烧掉土下杂草的根,拔草和割草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需要隔段时间再去清理。苏格拉底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种庄稼。由此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看待事物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原理,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和发展。
苏格拉底的办法,一方面解决了杂草丛生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种庄稼而收获了果实。这不仅解决了“杂草”这个表面的问题,更是从根本上实现了开荒园子的目的。当然,我们说其他人的办法不是完全的不可取,也是可以除去杂草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除去杂草,种上庄稼,合理的利用园子这一资源才是根本的目的。种上庄稼是事物好的方面,杂草是事物坏的方面,当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的时候,坏的“杂草”自然就少了。
我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也常常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往往治标不治本,简单机械地去套用惯用的方式方法,工作效率低下,效果也差强人意,因此,我们要打破工作中的常规,敢于创新思维,开拓进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少做表面功夫。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公务人员应当加强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不断改进看待问题的角度,努力拿出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在思想上,多学习、多吸收积极向上的内容,消极的东西自然就少了;在工作上,把重心放在怎样干好工作上,其它的埋怨自然就少了。
这类题目在作答时要记住,答案不是唯一的。同样一个故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启示和道理。关键是如何把自己的观点论证论证清楚,论据是否得当和充分,能否从不同角度去论证自己的观点等都是可以赢得考官青睐的。考生在军队文职面试中答题此类题目时,要语言运用,深入情境,围绕哲理的中心思想,以情真正达到语言具有说服力,灵活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