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队文职教育学中,情绪是一种混合的心理现象。它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的。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每种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了人的不同感受,如快乐还是痛苦等,构成了情绪的内容。
军队文职教育学考点一:情绪与情感的一般概念
一、情绪含义
由于情绪的复杂性,情绪的概念至今还没有得到一致的意见。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
二、情绪的组成
情绪是一种混合的心理现象。它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的。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每种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了人的不同感受,如快乐还是痛苦等,构成了情绪的内容。
情绪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它是在情绪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生理唤醒是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
三、情绪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动物遇到危险时产生怕的呼救,就是动物求生的一种手段。
(二)动机功能
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积累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任务。赫本认为唤醒水平和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的关系。
(三)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情绪作为脑内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有积极情绪的协调和消极情绪的破坏作用。
(四)社会功能(信号功能)
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面部表情、声音表情和身体姿势都能显示主体的情绪状态。
四、情绪的维度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积极情绪是增力,消极情绪是减力;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五、情感的定义
情感就是情的感受方面,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稳定而持久的、具有深沉体验的感情反应看作是情感,如自尊心、责任感、热情、亲人之间的爱等。情绪既可以用于人类与可以用于动物,情感通常只用于人类。
六、情感的发生水平
(一)与嗅、味、触、声音、颜色等感觉刺激相联系的简单情感,例如噪声、臭味引起厌恶等。
(二)与饥饿、疼痛等机体感觉相联系的简单情感,例如饱食的满足,身体良好状态的舒适等。
(三)基于个体社会经验和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社会性情感,例如,对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体验称为道德感。与人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探索等与智力活动相联系的体验称为理智感。在自然风光和艺术欣赏中产生的和谐与美的感受称为审美感。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被称为高级社会性情感或情操。
(四)表现个人气质的情感如乐观、生气勃勃、冷静、忧郁等。在个人的气质中,表现得持久而经常出现的情感体验成为人格构成的重要成分。
下列属于情绪的功能的是( )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组织功能 D以上都是
本题答案为D。本题是容易题。情绪的功能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以及社会功能。
考点二:情绪的形式与类别
一、情绪的形式
人的情绪和情感多种多样,应如何分类?我们古代有“六情说”与“七情说”。六情说是指“爱、恶、喜、怒、哀、乐”;七情说即“喜、怒、哀、乐、惧、爱、恶”。近代关于情绪分类的研究,通常把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四种基本形式。
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和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可以派生出来复合情绪。例如,恐惧与期待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二、情绪的基本状态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外部表现的情况,可以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等。
(一)心境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相应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持续时间可以是几小时、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二)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体验。如欣喜若狂、暴跳如雷、悲恸、绝望等。往往伴随着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
(三)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和危险的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当人遇到紧张危险的情况而又需迅速采取重大决策时,就可能导致应激状态的产生。
三、情感的分类
情感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状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人类高级的社会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理智感是人们认识活动成就时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对事物美的体验。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一种(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本题答案为B。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考点三: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理论
又称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斯认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的结果。两人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上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二)坎农—巴德学说
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级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该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时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二)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一)情绪是分化的
情绪是分化的,存在着具有不同体验的独立情绪,这些独立的情绪都具有动机特征。他假定存在10基本情绪,即兴趣、愉快、惊奇、悲伤、愤怒、厌恶、轻蔑、恐惧、害羞与胆怯,它们组成了人类的动机系统。
(二)情绪在人格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伊扎德认为,人格是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其中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三)情绪系统的功能
伊扎德从进化的观点出发,提出大脑新皮层体积的增长和功能的分化、面部骨骼肌肉系统的分化以及情绪的分化是平行的、同步的。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的产物,具有灵活多样的适应功能,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核心的作用。每种具体的情绪都有其发生的渊源和特定事物适应功能。
下列情绪理论中,强调对生理唤醒进行认知解释的是( )
A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B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
C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D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本题答案为A。沙赫特和辛格提出的两因素情绪理论(也称情绪唤醒模型)认为,对特定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①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②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考点四: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婴幼儿期的情绪发展(0——2岁)
(一)各流派的观点
华生的观点:儿童具有一些现在的分化的情绪。
行为主义华生的观点: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怕。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观点: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激动,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三种情绪,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伊扎特的观点:婴儿出生时已具有五种面部表情迹象:惊奇、苦恼、厌恶、微笑、感兴趣。4——6周时,出现社会性微笑,3——4个月时,出现愤怒、悲伤,5——7个月时,出现恐惧,6——8个月时,出现害羞,半岁——1岁,出现依恋,分离伤心、陌生人恐惧,1.5岁左右出现羞愧、自豪、骄傲、操作焦虑、内疚和同情等。
林传鼎的研究,出生婴儿的情绪已经分化。新生儿已具有两种完全可以分清的情绪反应:一种是愉快情绪反应,一种是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孟昭兰根据自己的研究及前人研究的总结提出了婴儿情绪分化理论:
(1)人类婴儿有8——10种从种族进化中获得的情绪;
(2)个体情绪发生有一定的时间次序和诱因;
(3)情绪发展有一定规律。
(二)婴幼儿的情绪的识别能力
婴儿很早就能识别别人的情绪,会察言观色。
有的研究表明,出生两天的婴儿就有识别情绪的能力。
克林勒特和坎波斯(1983)的观点:儿童运用面部表情和分辨他人情绪表情的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
(三)婴儿的微笑与哭泣
1.微笑
不少心理学家将婴儿的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发地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或嘴的微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婴儿见到熟悉的脸、陌生的脸,乃至假面具都会笑。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微笑(5、6个月起)、可以对不同的个体做出不同的反应。
2.婴儿的哭泣
第一阶段:生理——心理激活(出生——1个月)。新生儿的哭泣常常由于饥饿、腹部疼痛或一般身体不适所致。
第二阶段:心理激活(1个月起)。此阶段婴儿表现为一种低频、无节奏的无眼泪的“假哭”。在所有减少哭泣的行为中,身体接触最为有效。
第三阶段:有区别的哭泣(2个月——22个月)。此阶段不同的人可以激活或终止哭泣。这种哭泣是一种社会行为,反映出儿童的某种需要。
3.婴儿的害怕
7个月以下的婴儿,所有的视觉刺激都没有引起恐惧的行为和表情。7个月的婴儿开始对响声和不熟悉的玩具产生恐惧感,在1岁时达到最高水平,然后开始下降。幼儿从2岁开始,对噪声、陌生的物体或陌生人、痛。坠落、突然失去身体支持以及突然的移动等刺激的害怕降低、减少了;开始对想象的事物产生恐惧,比如鬼、妖怪等,对危险、身体伤害及其他的有潜在危险的情景也产生恐惧。青少年则表现出社会性方面的恐惧。
二、儿童期的情绪发展(2——7岁、7——11岁左右)
(一)儿童期情绪的发展
1.情感发展取决于生物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并与之相适应;
2.情感表达与所有这些领域相互作用,是个人整体发展的一个方面;
3.情感表达能以否认、歪曲和压抑的形式与内心感情分离。
(二)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1.情绪的内容不断丰富;
2.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3.情绪更富有稳定性。
三、青春期和青年期:情感发展
第二次心理诞生
形式运算使先前还局限于“此时此地”的青年人成了幻想家。他们可以把过去和将来作为现在的一部分来回顾和展望。
青年人用假设——演绎的推理方法给自己设想了种种可能性,又一次开始了与童年和家庭脱离的痛苦过程。这种“心理疏远”常常会导致不公平地,但却是自我解放地,拒绝接受父母和他们某些价值观。
他们不理解现实为什么不是“应该是的”的那样,所以愤激和叛逆。
随着他们趋于成年,他们会逐渐意识到,现实是从逻辑上讲应该是的和他们与其他人实际做的两者的结合。
考点五:情绪管理与调节
一、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二、情绪管理的最基本形态有四种:拒绝、压抑、替代和升华。
拒绝,拒绝接受某些事实的存在。拒绝不是说不记得了,而是坚持某些事不是真实的,尽管所有证据表明是真实的。
压抑,压抑是一种积极的努力,自我通过这种努力,把那些威胁着他的东西排除在意识之外,或使这些东西不能接近意识。和拒绝不同,压抑是一种强压,势必带来一些副作用。
替代,将冲动导入一个没有威胁性的目标物。在实际运用上,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迁怒。
升华,是唯一真正成功的情绪管理机制。升华是可怕的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接受行为的渠道。
三、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情绪,但人们大都对情绪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关注。消极情绪若不适时疏导,轻则败坏情致,重则使人走向崩溃;而积极的情绪则会激发人们工作的热情和潜力——各种情绪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只有了解了情绪,才能管理并控制情绪,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情绪管理要求我们要辨认情绪、分析情绪和管理情绪。工作并快乐着,这是情绪管理的目标。
四、情绪调节的概念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分析,情绪调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具体情绪的调节
情绪调节包括所有正性和负性的具体情绪。例如快乐、兴趣、悲伤、愤怒、恐惧、抑制、焦虑等。
2.唤醒水平的调节
既要调节过高的唤醒水平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又要调节一些较低强度的情绪。成功的情绪调节就是要管理情绪体验和行为,使之处在适度的水平。
3.情绪成分的调节
情绪调节不仅包括情绪系统的各个成分,也包括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等。
五、情绪调节的策略
(一)回避和接近策略(情境选择策略)
通过选择有利情境、回避不利情境来实现的。在面临冲突、愤怒、恐惧、尴尬、窘迫等情绪时,运用这种策略非常有效。
(二)控制和修正策略
控制和修正情绪事件是一种更为积极的策略,它是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的情绪事件来实现的,情绪调节者试图通过控制情境来控制情绪的过程或结果。
(三)注意转换策略
注意转换策略包括分心和专注两种策略。分心是将注意集中于与情绪无关的方面,或者将注意从目前的情景中转移开;专注是对情景中的某一方面长时间地集中注意,这时个体可以创造一种自我维持的卓越状态。
(四)认知重评策略
认知重评即认知改变,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从而进行情绪调节。
(五)表情抑制策略
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表情,调动自我控制能力,启动自我控制过程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是反应调节的一种策略。
(六)合理表情策略
采用恰当的表情,是情绪调节的最为关键的策略,它有利于个体幸福和团体密切。在人际交往中,情绪调节能力强的个体并不全是压抑自己的表情,而是能够在瞬间迅速改变自己的不利情绪,如把愤怒转换为笑,把悲伤转换为动力等,这种策略因而也可以称之为情绪转换策略。
六、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
良好的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调节或情绪失调会破坏身心健康。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不良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
相反,不良的情绪调节不利于身心健康。例如,长期压抑悲伤和哭泣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抑制还会引起支气管疾病或癌症,不表达情绪会加速癌症的变化,对愤怒的压抑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有着密切联系。
情绪调节的策略有( )
A合理表情策略 B表情抑制策略 C回避和接近策略 D以上都是
本题答案为D。本题是容易题,掌握上面讲述的情绪调节的策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