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教育学中关于德育的特点

2018-08-02 16:58:17
来源:红师教育
TAGS: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狭义的德育则专指道德德育。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学校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军队文职教育知识点一:德育

德育的特点

(一)复杂性

德育的复杂性是指德育相对于其他各育而言而表现出来的艰难性、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德育对象特点难把握;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因素的多方面性。

(二)创造性

德育的创造性是由其对象的特殊性、环境的多变性所决定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育应该具有创造性;教育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德育具有创造性。

(三)示范性

德育还具有示范性特点。德育成效取决于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特点,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时时处处重视自己言行的示范性。

(四)长期性与反复性

德育的长期性是由品质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决定的。

(五)单独性与集体性

学校德育的单独性和集体性是由学校德育分工负责集体协作与教育影响的单独性与集体性决定的。

(六)伦理性

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属于伦理领域。

(七)求善性

德育是求善、知善、行善,回答世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八)定向性

品德是个性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个性素质结构中起着价值定向的作用。

三、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功能即育德,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学校德育对学生的育德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还通过育人促进社会发展,发挥社会功能。

德育功能也可以表述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三个方面。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影响,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指德育对受教育者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可以分为生存性功能、发展性功能、享用性功能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指德育具有“教育性”。

四、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

3.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中,具有思想道德思维、判断和评价及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根本的任务)

4.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与信念

五、德育的内容

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体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高度统一的特点。我国德育内容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德育任务确定,主要包含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等。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它们共同塑造完整、健全的新人。

德育内容也可更加细致划分为爱国主义教育(我国中小学德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理想和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基本文明行为习惯与行为规范的教育。

军队文职教育知识点二:德育的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即把一定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各要素随之出现多种矛盾。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矛盾。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能动的实现(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道德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活动和交往

(二)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其中,知是基础,情和意是在知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力量,具有调节作用,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行则是思想品德的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要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1)德育要注意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和谐发展;

(2)德育要具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用不同的方法;

(3)德育要注意多端性(开端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德育要注意长期性和反复性。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是多种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

2.德育要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

3.德育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发挥学生教育的主导作用)

(四)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1.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

2.德育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自我教育能力主要包含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四、德育过程的基本原则

(一)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二)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学生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三)长善救失原则(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1)“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素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严格要求学生。

(五)因材施教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六)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组建教师群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2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相互统一、配合;(3)做好衔接工作,做好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八)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3)加强个别教育,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军队文职教育知识点三: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德育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德育途径包含直接的道德教育和间接的道德教育。

直接的道德教育即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程有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系统的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基本途径、重要途径)

间接的道德教育指学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包含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校外活动与课外活动、少先队与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校园生活、心理咨询、课堂生活气氛、教师、教材、教法等。

二、德育方法

(一)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的方法。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般方法有:

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又称为说理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和事实说服(参观、访问、调查等)。

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1)明确目的性;(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3)注意时机;(4)诚信待人。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榜样。

运用榜样示范法的基本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榜样应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2)激起学生对学习榜样的倾慕之情;(3)引导学生自觉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情感陶冶法

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其方式主要有人格感化、艺术陶冶和环境陶冶等。

运用陶冶教育法的基本要求:(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4.实际锻炼法(实践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方式。

运用实践锻炼法的基本要求:(1)目的明确,计划周密;(2)适当指导;(3)坚持严格要求;(4)调动学生的主动性;(5)注意检查和坚持。

5.品德修养法(自我教育法)

品德修养法是在教育者的帮助下,学生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品德不断完善的方法。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等方式。

运用自我教育法的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2)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6.品德评价法

通过对学生已形成的思想品德或目前已有的品德发展状况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按确定的方向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与表扬、批评与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运用品德评价法的基本要求:(1)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2)奖惩目的明确,合理公正;(3)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4)注意发挥评价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二)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

1.德育目标

2.德育内容

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军队文职教育学真题一: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方法是(   )。

A.锻炼法  B.实践法 C.示范法 D.说服法

红师解析:本题答案为D。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法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讲解、谈话、报告、讨论、阅读书籍报刊等)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参观、调查、访问等)。

军队文职教育学真题二: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社会性功能D.教育性功能

红师解析:本题答案为C。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学校德育对社会的各方面发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功能等。

军队文职教育学真题三:“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

A.知和行是紧密联系的B.知比行重要

C.行比知重要              D.知和行是可以分开的

红师解析:本题答案为A。“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是说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是盲动的。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和行是紧密联系的,要做到知行统一。

责任编辑:李兴科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